English 学院微信 长大官网
教学机构
首页    机构设置    教学机构    正文
环境工程系

时间:2020-12-30 点击率:

环境工程系简介

一、历史沿革

长安大学环境工程系前身可以追溯到原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1988)、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建筑与环境工程系(1995)、原西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79)和原西安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1993)。

2000年三校合并后正式成立环境工程系,2014年环境科学系并入环境工程系,组建新的环境工程系,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环境工程系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建成了若干高起点平台、具备了数十名高素质师资、培养了数千名高质量毕业生。

二、学科建设

环境工程系于1996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环境工程硕士点和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每年招收硕士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60余人,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10余人,博士后科研人员10余人。

三、本科教育

环境工程系下设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具备优秀的师资队伍,精良的教学设备,教学水平高。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于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获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依托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开放实验室、陕西省环境保护水土污染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环境陕西省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学生继续深造和实践创新提供了完善的发展空间。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交通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是我国环境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深受交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有关政府部门(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经济管理方向等)、设计单位、工矿企业、学校、施工、管理和科研部门的欢迎。

6QD{GM6%G7YB_~P8%FFGQ[4(9(M90_$Y)G@CWP6~9PJYPA

环境科学专业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新兴战略规划专业,以水土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特色,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并重,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国土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环境保护水土污染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水资源与环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实验教学和科研平台,为学生实践创新和继续深造提供了优质的创业创新实践平台。以“立足干旱半干旱地区,突出国土资源环境特色,开展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教学队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教育宗旨,形成了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资源环境科学的教学与研究特色。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环境科学研究方法、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四、师资力量

环境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土资源部领军人才1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1人,拥有旱区地下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教授13人(二级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和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95%,形成职称、年龄与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5%,60%的教师来自于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所,形成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聘请了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校外导师20余名,多为单位总工程师及技术骨干,工程实践经验丰富。

五、教学科研平台

拥有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环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6个省部级实验教学和科研平台,近5年来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另外,与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安市水务集团等17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了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

IMG_20180416_092200

产学研基地

98s9_image002

实践基地授牌

IMG_256


--校内水与环境原位试验场与试验楼--

教学科研平台

六、取得成果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与积累,我系在“水分、污染质在土壤-包气带-地下水中的动力学过程及环境效应”、“地质环境演化及其灾害预警与防治”和“秦岭生态环境安全及保护”、“水污染控制技术”、 “空气污染及控制技术”、“公路交通环境监测、评价与生态修复技术”、“公路交通环境管理技术与方法”等研究方向取得了的丰硕成果,近年来先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20余项,以及与公路交通、自然资源、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相关的环评、环保等咨询技术服务项目百余项。科研经费年均1000万元以上,SCI等高水平论文年均30篇以上,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

Cache_-4dfbddccf171d1b6.2gx7en1gfc

创新实验 环保之星创意大赛





优秀毕业设计——臧亚妮大创-孙永昌

学生部分竞赛获奖证书

国土资源部领军人才称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证书

王老师教学成果奖

教师部分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