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微信 长大官网
教学科研
首页    教学科研    正文
水利与环境学院白波教授团队在催化降解工业含氯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

时间:2025-03-17 点击率:

近日,我院化学工程与技术系教师孙钰琨、徐帅、白波教授与西安交通大学何炽教授联合在环境领域权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环境科学与技术》,影响因子:10.80)上发表题为“Rationally Fabricated Ce-Mn@ZrO2-SO42- Catalyst Boosts the Efficient Destruction of Chlorobenzene with SO2 Impurity: Synergy of Surface SO42- and Acidic Sites”的研究论文(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4c13915?ref=PDF)。该文采用Ce-O-Mn活性位点体系,辅以ZrO2-SO42-保护层,构筑了一种新型Ce-Mn@ZrO2-SO42--微米管催化剂,其不仅对氯苯深度净化表现出优异的活性,而且对SO2和水蒸气表现出优异的抗性。同时,深入剖析活性氧与多种酸位点的协同作用,是催化降解工业含氯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又一重大进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细颗粒物最关键的前体之一,其中,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l-VOCs)因具有环境持久性和高毒性,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将有害的Cl-VOCs降解为无毒的CO2H2O和可溶性HCl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催化降解技术因具有多组分普适性,高矿化率被公认为降解低浓度Cl-VOCs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催化降解技术虽能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却面临氯/硫中毒及水汽干扰等挑战。当前研究通过酸处理增强催化剂布朗斯特酸性位(BAS)以促进C-Cl键断裂,但会削弱路易斯酸位(LAS)导致矿化不彻底;而金属掺杂强化LAS虽提升氧化能力,却因BAS不足产生氯化副产物。基于此,本文设计的多功能Ce-Mn@ZrO2-SO42-催化剂通过三重协同机制突破瓶颈:1)表面SO42-基团作为BAS促进氯苯C-Cl键解离,同时通过空间位阻效应和静电排斥作用抑制SO2吸附;2Ce-O-Mn结构加速电子转移,增强LAS酸性与还原能力,驱动脱氯中间体深度矿化;3)丰富的氧空位协同BAS激活气相氧并加速Cl自由基脱附。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在含100 ppm SO2环境下仍保持高效氯苯降解性能,氯化/硫酸化副产物显著减少。该研究为开发兼具高活性、抗硫性与选择性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提供了创新策略,对工业CVOCs深度净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本论文信息

2 本论文图片摘要



供稿、供图:孙钰琨

审核:白波